查看原文
其他

四十年城市出行:从单车到单车,这是一个怎样伟大的轮回?【新“四大发明”之三】

2018-02-19 长安君 长安剑


自行车、摩托车、私家车、公交车、地铁、共享单车

……

从单车到单车

都市丛林中的出行方式

仿佛一个轮回

反映的却是

时代的变迁

经济的发展

和理念的更迭——


40年前

自行车是家庭主要交通工具

不少人参加工作之后

最想要的就是自行车



当时自行车与缝纫机、手表

并称为结婚的“三大件”

地位无异于现在的私家车



而购买自行车

必须凭票购买

每年一个单位最多才能分到

十几张购车票

得到购车票的人

都是名副其实的

幸运儿



上世纪70年代末

风靡全国的自行车品牌

是永久、凤凰和飞鸽

骑“永久”就像现在开奔驰

有“凤凰”就像现在有宝马



时间推进到80年代

改革开放后物资逐渐丰富

和其他商品一样

自行车也逐渐敞开供应

中国迅速成为自行车第一大国



在这个“自行车王国”里

有世界上最大的自行车产量

世界上最多的自行车骑行者

世界上最宽敞的自行车道



长安街上“车潮”汹涌的镜头

成为时代最鲜明的印迹



自行车甚至作为国礼

赠送给到访的外国首脑



然而随着时代发展

中国自行车产量在1990年

发生断崖式下滑

产量比上一年足足减少

四分之一



中国的自行车产业

也走上了艰辛漫长的

改制转型道路



虽然仍然是百姓城市出行的首选

曾经的“世界自行车大国”

在此后的岁月里逐渐风光不再


2015年北京自行车出行比率

从1986年的巅峰86.7%

降至12%



一个“私家自行车”的时代

走向完结



上世纪80年代

摩托车变成了都市新宠

是家庭富裕的象征

骑着一台摩托车游走于大街小巷

无疑会引来不少羡慕的眼光



中国摩托车产业

从“军转民”发展起来

从1978年的2万量

只用了15年的时间

1993年便以335万辆

跃居世界第一

此后二十多年鲜有人超越



80年代初有了第一批

考摩托车驾照的人



上世纪90年代

“嘉陵”“轻骑”“木兰”

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



但很快

因为污染大

无牌无照上路

安全隐患多

全国大多数城市颁布了

“限摩令”



此后家用摩托车的车轮

更多行驶在乡镇小路上



上世纪70、80年代

城市中的公交车为数不多

每遇风雨天常常人满为患

为了坐公交车经常要走

现在的两三站地



大辫子无轨电车

是那个时代的标志

1979

北京自主研制出铰接式无轨电车

车身长14.75米

大大提高了载客能力



到了八十年代

公交车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

大哥大

线路变多 车辆变多

公交车也变得越来越长


但城市里的乘车难

并没有缓解



争先恐后挤公交的情景

成为了城市的常态

郑州一位老民警回忆说

83年他在火车站乘公交

特意数了一下车上的人

一共有301个


因为车上太挤

就是急刹车也不会有人摔倒

有公交车司机说

在急转弯的时候因为人太多

车重得不行

要站起来才扭得动方向盘



80年代末90年代初

很多城市出现了中巴车

招手即停

行驶在公交线路上



中巴车司机

往往都是“赛车手”

在城市中能开出

F1赛道的感觉

还时不时地上演

抢客大战


超速加超载

这个城市交通的“硬伤”

中巴车从辉煌到退市

也仅仅用了

10年时间



90年代初

城市出行最实惠的

要数随处可见的“面的”



1984年天津引进日本技术

生产出首辆大发面包车

该车的空间宽敞、运输能力强

出租车也大范围采用了这款车

于出租车要求醒目

便于乘客识别

都被喷涂成黄色



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召开

对于出租车的需求急剧增长

“面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站在90年代初期的北京街

放眼望去

满眼都是黄色的“面的”



 “黄(蝗)虫泛滥”

是90年代各个城市

一道独特的风景


进入21世纪

黄“面的”被全面淘汰

取而代之的是

“夏利”“富康”和“普桑”



此后百花齐放

各种车型的出租车

成为城市的名片



90年代之前

中国只有北京、香港和天津

拥有地铁


而根据各地政府的规划

中国在2020年将有超过

40个城市拥有地铁系统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30年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

前所未有



2016年全国地铁客运量达到

161亿人次

截至2017年6月底

中国大陆31个城市

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

共计133条线路

运营线路总长度达4400公里



轨道交通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

因为“不堵车”

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首选


但大城市的地铁

依然严重拥挤

现在早晚高峰挤地铁

就如同二十年前

挤公交一样



80年代的汽车是生产资料

90年代的一辆桑塔纳

要20万元左右

私家车在21世纪前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

可望不可及



2001年国家出台“十五计划”

首次提出

鼓励汽车进入家庭

次年私家车的销售

便出现了井喷



经济发展带来的

家庭对汽车的需求

在这一年被集中释放出来


据说那一年

北京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周边

被云集的选车者全部堵死

交通陷入瘫痪



2002年全国乘用车

销量82万辆

次年更加疯狂

市场同比增长近80%

轿车销量净增百万辆


夏利富康桑塔纳

“老三样”不再是唯一的选择

2001年“入世”

让世界主要汽车厂商

悉数进入中国



全球化浪潮中

中国汽车产业

“全军覆没”的预言没有实现

中国很快成为

仅次于美国的汽车生产大国

2017年销量达到

2480余万辆

是15年前的30倍



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拥堵

“堵城”不再只是北上广

二三四线城市无一不堵

尾气带来的污染加重

体现在每个地区

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到

尾号限行牌号限购的行列



驾车出行早已不是

最优的选择


如果说公交地铁构成了

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动脉

那么从2016年火起来的

共享单车

则疏通了城市的毛细血管

打通了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



共享单车为什么火

这大概会是一篇浩瀚的论文

但简单的说

对于节俭的人来说

与其挤三五站公交地铁

不如享受高效廉价的骑行



对于害怕堵车的人来说

与其在立交桥上堵半小时

不如在单车上“风驰电掣”



对于倡导绿色出行的人来说

还有什么比循环和共享

更能符合心意?



40年从单车到单车

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轮回

共享单车的关键在

共享



它改变的不只是出行方式

更重要的是资源利用方式


产能过剩和分享平台

是它产生的基础


中国“自行车大国”的地位

提供了基础资源

移动互联举世瞩目的发展

提供了分享平台

这让共享恰好发生在了单车上



而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节俭

正好成为发展共享经济

所需要的文化背景



共享单车被誉为

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因为它既孕育着

共享经济的雏形

又是共享经济的探路者


共享汽车

共享雨伞

共享充电宝

共享马扎

……

只有想不到的

没有共享不了的



轻点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共享经济带来一场

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资源革命


个人用户在互联网上

越来越多地通过协作

来生产、消费和分享

自己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经济生活的全新组织方式

将会超越传统的市场模式


共享经济的大幕已经拉开

而你做好准备了么?



拥抱共享经济

拥抱新的生活



还不知道这些事?快戳蓝字

解放军党代表王锐:今日中国军队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今天,新任中央政法委书记首次公开亮相,部署最重要的工作!

十九大首场集中采访:“法律共同体”同台亮相,回答新时代的关切!

今年的十九大报告就要出炉啦!它是如何产生的呢?

每十万人只有120个警察,为什么全世界警察都说,中国治安最好?

孟建柱:把信访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依法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

庭审大提速,发光的“书记员”记录庭审笔录可达音速!

中央深改组批准设立互联网法院,为什么说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长安剑

▼▼▼

长按识别二维码下载中国长安网APP

▼▼▼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长安网微博

▼▼▼

长安剑致力于创作精品好文,欢迎小伙伴分享转发,微信公众号转载此文需标注“转自长安剑微信公众号ID:changan-j”并标明作者,否则视为侵权。


有想向长安君投稿的小伙伴,可以发至这个邮箱喔:changanjwj@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